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

春季小麦发黄原因大解密!出现问题如何补救?

添加时间:2025-04-28 14:29:39   浏览次数: 次    【 】   打印   关闭窗口

 微雨众卉新,万物惊蛰始。随着气温渐暖,田间冬小麦也逐步返青,迎来生命力的复苏。然而,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,春季小麦叶片发黄的现象时有发生,或轻或重的影响着小麦后期产量。

今天,我们就对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做个解析,为农民朋友做好预防提供参考。

 

 

施肥不合理

 

 

麦苗缺素型发黄是较为多见的情况。底肥不足,尤其氮肥不足时,追肥不及时,麦苗容易脱肥发黄。缺乏某种营养元素,会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出现黄苗。

 

 



缺氮型发黄

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,分蘖少而弱,幼苗叶片发黄、叶尖枯萎,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。

缺磷型发黄

小麦缺磷,次生根极少,分蘖少,叶色暗绿,叶尖紫红,如不及时补救,将导致穗小粒少,籽粒不饱满,千粒重下降。

缺钾型发黄

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,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,黄斑部分明显,呈镶嵌状发黄。黄叶下披,后期贴地,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,易早衰、倒伏。

缺钙型发黄

缺钙主要表现在新生叶片上,上部叶片明显缩小,叶脉间黄化,茎生长点叶片、叶缘枯死,叶尖常弯曲呈钩状,幼叶不能展开,叶片发黄等。

缺铁型发黄

缺铁主要表现在新生叶上,但顶芽并不死亡。其特点是新生叶叶肉组织出现黄化。或长期极度缺铁,上部叶片可全部变黄白色,叶尖、叶缘也会逐渐枯萎并向内扩展。

缺镁型发黄

小麦缺镁时中下部叶片叶缘组织逐渐失绿变黄,叶脉仍呈现绿色,叶缘向上或向下卷曲,后期叶片常枯萎。


预防措施

缺氮型:返青期追施尿素5公斤/亩左右,拔节期再叶面追施冀微矿源黄腐酸钾菌剂250g/亩,促使小麦快速复绿,强壮茎秆与根系,提高抗旱、抗倒伏等抗逆能力。

 

▲喷过绿速达的小麦颜色更加浓绿,黄叶少

缺磷或缺钾型:小麦返青追施高磷高钾复合肥,或者在小麦生长中后期,将磷酸二氢钾800-1000稀释加生物磷钾肥粉剂(10亿)300-500稀释后叶面喷施,快速补充磷钾元素,促进植株健壮,提高授粉和抗逆能力,利于后期灌浆,效果显著。

缺钙、缺铁、缺镁型:每亩施用1-2公斤中微量元素速溶颗粒,促进小麦植株发育生长,使根系发达,叶片浓绿,减少缺素黄叶症状的发生。

低温冻害
进入返青拔节期的小麦,由于已经完成了春化阶段的发育,步入了春季生长,抗寒能力大幅度下降,在遭遇降幅达10℃以上寒潮的情况下,容易引发低温冻害,导致叶片发黄。
小麦低温冻害的表现:降温之前麦苗生长正常,一场低温之后几天内,叶片发黄;叶片有变形、失水症状,经风吹、日晒后,呈枯白色或黄白色。孕穗期小麦遭受低温冷害后,表现为延迟抽穗和抽出空颖白穗,严重时大幅减产。

 

据专家预测,今年“倒春寒”发生概率较大,种小麦的农民朋友应做好防御措施,尤其是抗寒能力较差的小麦品种,小苗、弱苗、病苗,晚茬免耕或浅旋耕小麦,以及部分旺长苗和播种过早拔节的小麦,更容易遭受低温冻害。
建议:(1)长势较差的麦苗适量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。(2)叶面喷施植物潜能剂或生物刺类产品促进苗壮,提高抗寒性。
病虫害
近年来,秸秆还田、农田免耕较为普遍,为土壤中病虫卵的繁殖创造了环境条件。部分没有进行药剂拌种白籽下田的小麦,根腐病、纹枯病、蚜虫、地下害虫发生较重,也是导致小麦叶片发黄的重要因素。

纹枯病,可选用30%苯甲·丙环唑;小麦蚜虫可选用高含量吡虫啉、60%吡蚜·呋虫胺等进行。在喷施杀虫剂时,可使用冀微淡紫拟青霉兑水稀释1000倍配合使用,提高药液展着性、渗透性,增强药效。
管理不当
除草剂药害:造成小麦苗期中毒的主要是除草剂,除草剂与杀虫剂、剂不同,使用要求更严格,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药害。一旦由除草剂产生药害,其造成的小麦死苗没有有效方法解救。

湿度过大:降水频繁,田间湿度大,土壤氧气不足,根系发育不良,表现在地上部就是叶片发黄。解决措施:及时清理墒沟,降低田间湿度,适时中耕锄地,促进麦苗生长。

 

 

 

上一篇:种植蔬菜如何使用微生物菌肥  下一篇:没有了

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芳晟街9号    电话:0312-3371999
邮箱:jwwswgs@163.com
Copyright © 河北冀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 All Rights Reserved  冀ICP备19010179号-1    网站制作三金网络    

  • 扫描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扫描网站二维码